該吃飯了,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,叫了幾遍也沒反應,青琳決定來點硬的。兒子哭鬧著不肯放玩具,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個大包。青琳這下可火了,生氣地把孩子說了一頓。可是,說完之后,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,青琳又心軟了,開始后怕,自己這樣批評孩子,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?
# \1 e, x2 T% ~' A6 j B9 j& U& m9 ~. |6 s& t8 a S9 ]
青琳的擔心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,青琳這才發(fā)現,原來,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:孩子難免會犯錯,不批評是不可能的,可我的批評會不會過火呢?或者說,怎樣批評,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,又不傷害孩子呢?
: @7 ~9 F% u, t# L& w
0 Z" r0 f9 C; L2 r 批評孩子的三大原則
# O7 Q% M# T; y7 w+ L+ U2 s* d- b3 s7 q+ {; K
批評的態(tài)度:批評不等于不尊重* s3 n" O( }' I6 O! ]$ n
# h1 }9 H. x1 D& ?
批評管教少不得,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,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?對于眾多家長的問題,教育專家宮老師說,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,可有時,卻把“對孩子的尊重”和“管教孩子”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,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,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。! @3 o. B" g% X9 }
, O% j6 ?( K+ X6 y( w* T: x- m9 l
她說,其實,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,就完全可以根據他的承受能力,進行適當的批評。并且,在孩子做錯事時,明確地告訴他“這件事你做得不對”是非常必要的,不能因為擔心傷害,就不批評、不管教。& R( V3 |5 }2 L1 ]: ?
) [: q, n3 c6 g9 ~" E 批評的目的:公平教育
# {4 [8 G0 r# u# \+ C+ g0 s9 f
! v/ ?/ }0 N. U$ c4 r% D5 w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(fā)點,來選擇批評的方式,批評便是公平的。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、謾罵孩子,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,就放松管教,任由孩子一再犯錯。宮學萍說,最簡單的批評,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比如,對一個四歲的孩子,應當讓他知道,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,媽媽會很痛,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。而這樣的批評,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。
- s" {$ Z/ x# q% g1 d. M2 ~& u& U
9 j$ W( a- a `% F& ]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,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。就拿青琳的例子來說,孩子打了媽媽,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,你竟敢打媽媽,真是個壞孩子!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,擴大到“壞”和“好”的區(qū)分,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。2 e# j7 T1 V6 ]5 ~& Q
8 P6 C( r- a4 k7 N t 批評的方法:一事歸一事
- O( P. X" V7 s0 V" l3 p1 }% u t3 `8 |7 `" G n0 R: g
所以,在批評孩子的時候,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,是為了他知道,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,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“壞孩子”的標簽,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。
- i5 G3 A2 u8 f4 n1 D' S$ V# _& x' {3 M" j
宮學萍建議,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,比如,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,我們應該告訴他,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,不洗手是不對的,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。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系時,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“完成”一次批評——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,然后,平靜地告訴孩子,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,只是這次做錯了。
! X V' y! a/ M# \7 y% r. V6 r% K1 ?! M" Q- c
批評孩子的六個技巧
- w2 Z# K h$ s' W7 E& B9 P* K 2 H4 x! H0 C4 H. P+ `) J
0 c* G0 H- q6 p1 o3 l
- V7 M, x5 G! p2 Y6 T9 } 除了掌握以上三個批評的原則外,學會批評孩子,掌握批評孩子的技巧,是做父母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。* |8 I) U2 @" r' e( \( B
3 u" l- @& |: i. Q0 Q) i% s2 y% J
批評孩子有以下六個技巧:
9 i( S1 g ]& N1 T4 T
1 `( W, s8 v$ H: `# D+ ?- ?7 ]. _ 一、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( s5 M; h& m% i. X, K& R8 T
( V+ ]+ V6 X5 R6 I. z
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以下時間:清晨、吃飯時、睡覺前。% `& r* X) c1 A: O! C* }
! I7 B3 G* @( w 在清晨批評孩子,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;吃飯時批評孩子,會影響孩子的食欲,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;睡覺前批評孩子,會影響孩子的睡眠,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(fā)育。
6 w' i, V& M, Z" C) |& z( B- K) E' ?; f& `; A6 M5 `
批評孩子不應在下列場合:公共場所、當著孩子同學朋友的面、當著眾多親朋的面。
- n! W# [; y+ a8 e2 `
! I0 R, S! J' C$ y- u% Q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強,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,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,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,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,會影響父母同孩子之間的感情。9 H# _1 ^/ c3 V: S
) @0 a8 l1 V0 d# q: O! U; s) ]' o 二、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6 N! ]" v1 ^4 m- n" ?; D8 b* W- ?
# L5 W8 T4 |) }. j9 g6 K9 s8 w4 x" r 孩子犯了錯,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,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,情緒波動會比較大,很可能會在一時沖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,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,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,有人甚至因此而釀成千古大錯。( U5 O4 Y2 `+ ^# {$ A
) o" ?, p( x2 G2 p% `4 K |
因此,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樣的錯誤,在批評孩子之前,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。只有冷靜,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,才能有利于問題的解決,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。
1 |' f6 r7 W) P8 x8 ~8 N& w) _6 g8 l
三、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
. d! E0 Z8 n$ }' i/ f, j5 }( Y* E
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,有孩子主觀方面的失誤,但也有可能是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原因造成的。從主觀方面來說,有可能是有意為之,也有可能是無心所致;有可能是態(tài)度問題,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。
, v+ t7 h: U0 ~6 }/ m
) d" U! e5 ^! g4 A; O& g8 O 所以,當孩子犯錯后,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,要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,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和盤托出,這樣家長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更全面、更清楚的認識,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,也讓孩子能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。
9 |0 Q1 e7 ^% @9 l2 n( M2 k
/ {% O s4 V3 q5 V4 S* M8 b 四、批評孩子之前可先進行自我批評' t" M0 V9 z+ y( E$ t5 T7 \. P! C
7 V) Z1 ^* x+ v- D! h7 A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孩子所犯錯誤,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責任。在批評孩子之前,如果父母能先來一番自我批評,如:這事也不全怪你,媽媽也有責任;只怪爸爸平時工作太忙,對你不夠關心等等,會讓家長和孩子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得很近,會讓孩子更樂意接受父母的批評,還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勇于承擔責任、勇于自我批評的良好品質,一舉多得,我們作父母的,又何樂而不為呢?
4 V/ D5 L, ]' @! ^: z6 D; M @* r( M I U. I3 M
五、父母在批評孩子方面要形成“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”
0 d% [3 s, x6 a0 A" |7 ]6 W t0 f& @+ G2 Q+ n
中國有句古話叫“嚴父慈母”,很多家庭至今還沿襲著這一傳統(tǒng),父親和母親,在教育孩子方面,一個唱紅臉,一個唱白臉,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。因為如果這樣,當孩子犯錯后,他們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,而是積極去尋求一種庇護,尋求精神的“避難所”,他們甚至可能因此變得肆無忌憚,為所欲為。
+ y' X! m$ l6 @0 z# K2 Y
7 D: d% C! _+ f- M. o! S$ H" A9 q" B 所以,當孩子犯錯后,父母一定要旗幟鮮明,保持高度一致,形成“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”,共同努力,讓孩子能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錯誤。
; P5 S7 F; [8 H' l* w4 a- V1 ?4 B- l p6 P5 N l o
六、批評孩子之后要給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$ _% x1 J$ t' ]1 [: h; P' r2 y
+ C% s( u& r1 E5 [" X; M
孩子犯錯后,情緒往往會比較低落,心情往往也會受到影響,父母在批評孩子后,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??梢詮恼Z言上來安慰孩子,比如說些“沒關系,知道錯了改正就行”、“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,自己會知道怎么做”、“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,重新再來”之類的話;也可以從行動上安慰孩子,比如,握握他們的手,拍拍他們的肩,或給他們一個微笑,一個擁抱等等,這樣就會讓孩子感到,雖然他們犯了錯,但家長還是愛他們的,也還是信任他們的,他們會對家長充滿感激,也會對自己充滿自信。
2 ?, A; G/ H( [' W6 f- ~/ Z0 q$ P& G9 i. ^6 h
不同年齡 批評方式不同
" s, P" M9 n0 ` R4 `" x
! m( g) z+ ^" Y) z 批評孩子除了掌握以上的技巧,結合孩子的年齡也是很重要的,同樣的事,對不同年齡的孩子,好的批評方法也是不同的。6 y/ F: T, l! a' x: l" F1 U
1 e1 m7 }; K* n! N' \
2歲以下,不主張直接批評& P4 U+ y0 y! S- ~5 \$ c& I
$ w( d/ h% ^7 c$ \1 f( Q
桌上一杯溫開水,被寶寶一不小心碰到了,這時候,任何形式的批評和緊張,例如“怎么這么不小心?”、“燙到沒?”都是不適合的。最好的做法時,把孩子抱開,收拾好桌面,父母提供一個安全環(huán)境,為孩子的不小心犯錯負責。
& _% m; s/ }/ w' \5 ~6 v7 }% z+ c* ^& \, K
3-5歲,直接告訴孩子結果1 B1 L+ N- \1 H
$ y- G/ _$ h/ c* w& R8 _1 C1 _
讓孩子自己體會行為的后果,分兩種情況,一是像打碎杯子之類的小事,你可以告訴他,“看,杯子碎了?!倍硗庖环N情況是人際之間的糾紛,比如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,你可以告訴他,“被打是會痛的。”對三到五歲的孩子,批評時最好不要加上正確或錯誤的評價,讓孩子給自己打上“我很壞”、“我就是不會做事”的標簽。) I% x% w( ]% u3 j! n
/ f' k7 P/ M$ u3 c4 D
6歲到小學期間,適當懲罰
$ {, ]: U6 u* i6 G
7 x, ~4 O$ x5 O; z! M( M 6歲后的孩子犯錯時,適當的懲罰是可以的,但一定要提前約定規(guī)則。比如,孩子上同學家玩,你跟他約定好,“6點回來吃飯,如果沒回來,星期六就不可以出去了?!比绻⒆右粋€沒忍住貪玩回來晚了,告訴他事先說好的懲罰,“好吧,這個星期六不出去了?!辈灰獩]講好任何規(guī)則,事后就直接懲罰孩子。; ?* ]: H8 {0 f2 y6 q8 J* k
|